网站首页 | 手机网站 | 访问旧版 |您好,欢迎您!
登录 找回密码 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 网络营销 融资贷款 天下团销 战略合作 客服中心qq登陆
网页顶部

宋金词里看山西

发布时间:2014-03-24 14:41:42点击:0


  宋词是悠远的文学长河中一道亮丽的彩虹,宋代特殊的历史环境形成了宋词的繁荣、发展与提高。诸多宋词及金词大家留下了无数千古名句,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、剧烈的时代变动、丰富的个人情感,从而把词这种当时被视为低下的“新声”,提升到与诗并行发展的重要地位。山西在两宋时期处于我国南北民族大冲突、大融合的要冲之地,连年征战使山西先后由烽火连天的战场变为沦陷区,再加上百姓起义此起彼伏,民族矛盾及阶级矛盾加剧,故而山西折射在宋金词中的身影,也多是金戈铁马的边塞景象,慷慨悲凉之声不绝,民族情感及爱国热情交织。词人所咏也多与战争相关,具有深厚的思想性及高超的艺术性,散发出超越时空的魅力。

  宋金词里看山西:云中自古争战地

  老夫聊发少年狂,左牵黄,右擎苍,锦帽貂裘,千骑卷平冈。为报倾城随太守,亲射虎,看孙郎。酒酣胸胆尚开张,鬓微霜,又何妨。持节云中,何日遣冯唐。会挽雕弓如满月,西北望,射天狼。(苏轼《江城子·密州出猎》)

  这首词是苏轼40岁时所写,这时奋战在抗辽前线的杨家将的辉煌时期已过,杨业之孙杨文广已于前一年寿终。当时虽然和辽国、西夏先后订立了屈辱的和约,但北宋的边防仍受到严重的威胁。苏轼此词正是有感于几个月前,辽国又胁迫北宋割让大片边地而作。苏轼借与同僚一起放鹰习射之机,自比曾亲自射虎的三国孙权,表达了保卫边疆,打击敌人的决心。其中“持节云中,何日遣冯唐”为汉代典故,云中为秦汉时郡名,指今大同、内蒙古一带,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,杨业战死后,即被追封为“大同军节度使”。汉文帝时,云中太守魏尚战功卓著,匈奴远避,但因报功时少报了6个首级,便被捕判刑。冯唐认为赏罚不公,遂向文帝直陈,文帝便派冯唐“持节”赦免魏尚。苏轼以魏尚自比,希望得到当朝信任,“挽雕弓如满月”,抵御辽人入侵。历史上的大同,面临诸多强悍的游牧民族的侵扰,因而修筑长城,抵御外敌,便成为军事上的需要。大同一带的长城分为秦长城、汉长城、北魏长城、明长城等多个朝代修筑的长城,尽管随着历史的变迁,许多长城的段落已不复存在,但大同周边仍有不少长城遗迹残留,有些还很完整,如今已成为大同旅游的一道风景线。其中白登山、德胜堡、平型关等地,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军事要地,曾经发生过多次重大军事行动,而且大多已载入史册,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军事事件。

  白登山位于大同城东5公里处,今名马铺山,西邻御河,东连采凉山,南傍张家口至大同的主干公路,北接方山,曾经是战马长啸、刀光剑影的争战之地,是一处古战场遗址。

  德胜堡是一处曾经辉煌的古代城堡。它处于大同与内蒙古交界的边墙内。德胜两字告诉游人,这是部队得胜凯旋的地方。如今的德胜堡,正在成为大同吸引中外旅游者的一处新景观。

  平型关位于灵丘县白台乡境内,距县城30公里,是明代长城上的一处重要关隘。与雁门关、宁武关、偏头关齐名。这里群山重叠,沟壑纵横,自古为兵家争战之地。抗战时期,著名的平型关战役就发生在这里。

  大同境内军旅文化旅游的内容还很多,古长城、古烽火台、古城堡、古屯军堡、古村堡、古栈道等多种古代军事设施散落在古云中大地上。近年来,随着大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,军旅文化游已成为中外旅游者乐于选择的旅游项目之一。大同军旅文化游发展潜力很大,资源极为丰富,前景极为广阔。

  宋金词里看山西:金戈铁马雁门关

  雪晓清笳乱起,梦游处、不知何地,铁骑无声望似水。想关河:雁门西,青海际。睡觉寒灯里,漏声断、月斜窗纸。自许封侯在万里。有谁知,鬓虽残,心未死牎(陆游《夜游宫·记梦寄师伯浑》)

  陆游因坚持抗金主张,不断受当权派的排斥、打击,但他始终不改初衷,这首词即是记写他在梦中仍然念念不忘抗金大业,期盼像汉代班超那样,万里立功封侯的梦想。梦中意境奇特:雪中的拂晓胡笳凄凉,行军的骑兵如无声的洪流,想来应是在雁门关之西,青海湖之际的边防重地。梦醒时分,漏断月斜,犹自为鬓残人老心不死,不能在万里之外立功封侯而叹息。

  雁门关在今代县西北。雁门山古称勾注山,群峰挺拔、地势险要,北依雁北高原,南屏忻定盆地,著名的雁门古塞就在峻拔的雁门山脊,与宁武关、偏头关并称“三关”。现在的雁门关是明代重修的,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。

  北宋初期,雁门关一带是宋辽激烈争夺的战场。著名爱国将领杨业及其他杨家将士都曾在这里大显身手,为国立功。后人为纪念他们的战功和忠贞精神,在雁门关北口建立杨将军祠。杨令公和佘太君的彩塑至今还凛然静坐在雁门附近的杨家祠内。杨业守雁门关8年之久,辽军始终不敢侵入,后因受主将王、潘美掣肘,战斗失利而被俘,绝食三日而死。今天代县城内鼓楼上悬有正面为“威震三关”,背面为“声闻四达”的巨匾,便是后人为纪念杨业功勋而流传至今的珍贵遗迹。

  雁门关下杨家祠堂所在的鹿蹄涧村民,多半为杨家后代。多年来,村中每年都举行庄祭并唱杨家戏,但他们从来不看《金沙滩》这出戏。据说是因为每次演出则飞沙走石,风雨大作。这当然只是一个民间传说。但杨家后代不忍看这出杨家将死伤大半的惨烈戏,倒是真的。他们大概是不愿让这惨烈的场面去搅扰祖先的在天之灵。雁门关及宁武关、偏头关内外,多有杨家将及古战场遗迹,每年都有不少杨氏后裔及其他游人从海内外前来祭拜祖先,观赏雄关,看古战场遗迹,听杨家将故事。雁门关与杨家将几乎已密不可分地融为一体。

  宋金词里看山西:几曾匹马过并州

  元好问词熔婉约豪放于一炉,婀娜刚健为一体,写志抒怀,不落俗套。如他作于金亡后4年的《木兰花慢》:

  对西山摇落,又匹马、过并州。恨秋雁年年,长空淡淡,事往情留。白头。几回南北,竟何人、谈笑得封侯。愁里狂歌浊酒,梦中锦带吴钩。严城笳鼓动高秋,万灶拥貔貅。觉全晋山河,风声习气,未减风流。风流。故家人物,慨中宵、拊枕忆同游。不用闻鸡起舞,且须乘月登楼。

  全词从太原之秋写起,抒发了词人理想未酬,功名未就的感慨,但笔墨中仍掩不住一腔救国热情。虽然元人入主,但他认为全晋山河并未有衰亡之气,依然是“未减风流”,他甚至梦中都要“锦带吴钩”,为国杀敌。这正是故乡热土任侠尚义的豪气熏染所致。正如赵翼在《瓯北诗话》中所说:元好问“生长云朔,其天禀本多豪健英杰之气。”他的词的确为金末的山西增色不少。

  元好问在金亡后虽然再不出仕,但这与一般的前朝遗臣守节、死节是有区别的。宋金时期,部分山西百姓尤其是晋阳百姓对宋朝一直怀有怨恨之情。晋阳为唐朝“龙兴”之地,五代时又崛起沙陀政权,引起赵宋忌恨。宋朝连年决水、焚烧攻打晋阳,俘掠晋阳三四万人迁于河南,曾遭到晋阳人民拼死抵抗,即使城破巷战,官员投降了,晋阳人民也仍不屈服:“屋瓦乱飞如箭镞。”相信鬼神的宋太宗将晋阳夷为平地后仍不放心,在唐明村筑新城时,为钉断龙脉,只准筑丁字街,并将太原北百余里外的系舟山“龙角”铲平。对此,元好问《过晋阳故城书事》一诗有生动描写:“至今父老哭向天,死恨河南往来苦;官街十字改丁字,钉破并州渠亦亡。”是控诉,是冷嘲,也是指斥。这种情绪终宋一代都是很强烈的。但山西百姓并非不顾大局,一味泄私愤。南宋刘克庄《贺新郎·送陈真州子华》一词曾写道:

  北望神州路,试平章、这场公事,怎生分付?记得太行山百万,曾入宗爷驾驭。今把作握蛇骑虎。君去京东豪杰喜,想投戈下拜真吾父。谈笑里,定齐鲁。两河萧瑟惟狐兔,问当年、祖生去后,有人来否?多少新亭挥泪客,谁梦中原块土?算事业须由人做。应笑书生心胆怯,向车中、闭置如新妇。空目送,塞鸿去。

  其中,“记得太行山百万,曾入宗爷驾驭”,即是指靖康以后,山西及中原百姓不愿降金,于太行山聚众起义,而被东京留守宗泽招降的事。当时,河东“巨寇”王善拥众70万,车万乘;绰号“没角牛”的杨进领兵30万,王再兴、李贵、王大郎等各拥兵数万。宗泽或单骑驰往,或遣人晓谕,他们都能识大体、顾大局,归顺于宗泽的抗金队伍,从而一度使金人畏惧,不敢进犯,并呼宗泽为“宗爷爷”。但好景不长,由于投降派的阻挠,宗泽、岳飞等无法进兵北伐,宗泽次年忧愤而卒,义军星散,以至黄河两岸地区“两河萧瑟惟狐兔”,中原人民只能“空目送、塞鸿去。”

  宋金词里看山西:宋人感念尧舜禹

  不见南师久,谩说北群空。当场只手,毕竟还我万夫雄。自笑堂堂汉使,得似洋洋河水,依旧只流东。且复穹庐拜,会向藁街逢。尧之都,舜之壤,禹之封,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。万里腥膻如许,千古英灵安在,磅礴几时通。胡运何须问,赫日自当中。(陈亮《水调歌头·送章德茂大卿使虏》)

  陈亮,字同甫,他和辛弃疾、陆游等进步词人一样,具有坚定不移的爱国主义思想,强烈反对和议,力主恢复中原,对于恢复失地有极高的胜利信念。从词中看,陈亮假设金人长久不见南师北伐,便会胡说宋朝没有人才了;同时期待使金的章德茂能独当一面,不辱使命;章氏使金当然会途经曾是尧舜禹故地的中原一带,其中也一定会有以向金人称臣为羞耻的志士;因此金国的命运用不着问,快完结了;而南宋的前途正如日中天,方兴未艾。

  尧舜禹作为开创中华文明的先祖,历来为华夏子孙所尊崇和敬仰。史载“尧都平阳,舜都蒲坂,禹都安邑”,均在我省晋南地区。平阳即今临汾,尧帝遗迹至今犹存。临汾城南有伊村,为帝尧故里;城西姑射仙洞,有被传为帝尧成婚的洞房和尧教丹朱的棋盘石,有尧及四大臣塑像;城内大中楼处为尧舜禅让的揖让台;城南有金殿,是平阳最初的所在,史称尧墟;城东北还有尧出巡经过的击壤处和尧访康衢的康庄堡;城西北王曲村有尧子丹朱墓。

  蒲坂在今永济,古蒲州故城址尚存。近年有蒲津渡口大铁牛出土,并复建了鹳雀楼、普救寺等古迹名胜,这些景点是著名的旅游胜地。

  安邑在今夏县,近年不断发现的夏城遗址,印证了山西南部曾是夏朝国家政治文化中心的历史。1975年,夏县东下冯村发现了年代相当于夏朝的城堡遗址,城堡规模宏大,布局合理。类似东下冯城堡的建筑遗迹,在北起临汾、南至黄河、东出翼城、西抵河津的山西南部竟有35处之多。这些发现,与《禹贡》记载的冀州、太原以及周人所说的“大夏”、“夏墟”正相契合。

  近年来,襄汾陶寺遗址的发现与发掘,有助于早期夏文化的确认和突破。陶寺文化遗存百余处,包括城址、居住遗址、墓葬以及成套的礼器、乐器、青铜器。陶寺文化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:一是出土了一批彩绘陶器,其中的彩绘蟠龙陶盘,被认为是集合中原诸部落图腾而成的华夏中心区域的徽标;二是出土了成批的彩绘木器,反映出特定时代的一些社会状况;三是出土一批农具,几座水井,说明夏人居住处所已不受水源限制,活动范围扩大;四是遗存物中铜器与文字的发现。墓中出土一件含铜量近98%的铜铃形器,证明当时已经掌握了冶金技术。居住址中出土的陶器上有毛笔朱书文字,结构与甲骨文同形字十分相似,这是迄今为止我们看到的中国最早的毛笔朱书文字;五是在陶寺千余处墓葬中,反映出明显的等级或阶级的差别,五座级别最高的大墓中,出土了鼋鼓、特磬类的礼乐器,是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同类乐器珍品。陶寺文化向世界表明,此时中原大地的礼乐制度、阶级差别、国家形态已经萌生或正在形成,标志着“尧之都,舜之壤,禹之封”的晋南地区,已放射出华夏文明时代到来的灿烂光芒。

  可以预言,如果夏墟能够被发现,将会和上世纪殷墟的发现一样,成为本世纪最辉煌的古文明发现之一,从而震惊世界。

  宋金词里看山西:黄河险要三门津

  黄河九天上,人鬼瞰重关。长风怒卷高浪,飞洒日光寒。峻似吕梁千仞,壮似钱塘八月,直下洗尘寰。万象入横溃,依旧一峰闲。仰危巢,双鹄过,杳难攀。人间此险何用?万古秘神奸。不用燃犀下照,未必?飞强射,有力障狂澜。唤取骑鲸客,挝鼓过银山。(元好问《水调歌头·赋三门津》)

  说到宋词,不能不提到与南宋同期的金代词坛。山西当时为金人所占,金词继北宋余绪,受南宋豪放词家影响,其代表人物正是忻州人元好问。元氏于金末饱经丧乱,词风慷慨雄爽,低徊顿挫,不仅为金词之冠,亦足与两宋大家媲美。清人翁方纲曾说:“苏(轼)黄(庭坚)之后,放翁、遗山二家并骋词场,而遗山更为高秀。”元氏此词所咏正是位于平陆县的黄河著名峡谷三门峡,河中旧有人门、鬼门、神门,水流湍急,仅人门可通船,是黄河十分险要的地段。

  全词起首高唱而入,写三门壮观酷似画卷,画面由远及近,由高及低,由大到小,以千仞吕梁及钱塘江潮作比,浓墨铺写黄河之“怒”,从而极力烘托砥柱之“闲”,一动一静,气象万千,壮人情怀。下阕笔锋一转,极写黄河峡谷及砥柱之险峻奇横,进而发千古一问:“人间此险何用?万古秘神奸。”而两个著名神怪典故之入词,又为词末的异峰突起作了铺垫:不用像东晋温峤那样“燃犀下照”水怪,也不必像古代勇士飞那样挥剑斩蛟,既为中流砥柱,自能力障狂澜。如此壮景,应唤壮士骑鲸,击鼓越浪过之。

  三门峡壮景虽因40年前修建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而不存,但周边千尺绝壁,高峡平湖,景致仍很壮观。近年,三门峡下游的垣曲一带,又修建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,库区内形成大量的半岛,孤岛、险峰,以及曲折蜿蜒的河湾,烟色浩淼的湖面,以景观美、幽、奇、胜,既有田园风情的古朴典雅,又有现代时尚的豪放气魄,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的追求,游人可由垣曲县古城镇乘船进入库区,饱览大好河山。-摘自《山西日报》

来 源:太原道


通知公告通知公告更多信息

商会公众号:bjsxqysh 商会微信号:15313254191
北京山西企业商会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:粤ICP备16012591号-1 来稿邮箱:bjjshang@163.com
站长统计 技术支持:易和有容网络中心